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
# 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
作者 (英)罗伯特•戴博德
# 点评
停止审判自己,停止有意无意的配合别人
# 第五章
如果我能成功教会你理解'儿童自我状态',你就能用这些概念来探索自我和你个人的经验了。记住,能实践的理论才是好的理论 !
幼年时,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、更复杂的行为模式,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,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,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。正因为这样,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,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,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。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。
。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,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
他们会从经验中学习。这样的学习不仅涉及用头脑思考,也涉及全部的自我。我们学到的是一种生存的策略,并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人。幸运的话,我们就能用余下足够的精力来享受生活。
# 第六章
可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,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,并理解这些情绪。如果你否认它们,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,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,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,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
结果就是他吞下了怒火,却化成了内疚
除了顺从我父母的意愿之外,我还总是想要取悦他们。我不确定自己有没有成功过,但我记得很清楚,我想让他们对我满意,为我骄傲
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。换句话说,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
# 第七章
他发现自己的愤怒是和内疚感连在一起的
蟆意识到那时在獾面前的忏悔只是表象,其实他是在防御獲对他的攻击。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,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
我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来应付严苛的父母,你把这个叫作'顺从行为 ’
顺从行为”的那一页,标题下面写着“同意” “取悦” “道歉”和“依赖”
# 第九章
我在努力让自己活得悲惨,这听着也太蠢了
当下的你,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,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,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,需要勇气和决心
我在审判我自己
我判定了自己有罪,然后谴责自己
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?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?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,你能开始爱自己吗?
# 第十章
蛤蟆心里很难过。把“挑剔型父母”的概念用在其他人尤其是老獐身上,他能想得通。可用到自己身上,想到自己一直在自我批评甚至自我惩罚,蛤蟆就很不安
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别人
# 第十—章
有时那种熟悉的情绪还是会来,我会悲伤,会觉得自己没价值。那种情绪还藏在我心里某个角落,可再也不会占据整个心房。我似乎能把它赶到角落里,不再被它牵着鼻子走。
父母状态是对父母的模仿,有居高临下的苛责、挑剔、不满。儿童状态是对外界无力时的表现,是应对无力的行为。
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格的结构。我们可以简单地画个图。”他拿起蜡笔,刚要在挂纸板上画时,蛤蟆打断了他。 “
“关于'成人状态 ',你能再说说吗? ”蛤蟆问。
’成人自我状态1'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。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
在这个状态下,我们能计划、考虑、决定、行动,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。处于这个状态时,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,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,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。相反,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,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
在成功的人生里,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。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,所以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,都对生存有价值。不过,我们可以说的是,’成人状态’有它的特殊重要性
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,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,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。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,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。旧的思想主宰着你,这就是为什么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,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。
像是靠本能、潜意识、惯性生活一样
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。我们在另外两种状态时,像父母或儿童一样行事,几乎不需要去思考,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、说什么,就好像在演戏一样
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。我们在另外两种状态时,像父母或儿童一样行事,几乎不需要去思考,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、说什么,就好像在演戏一样
总之,他演的'生气鬼'接近完美,而关键在于,甚至都不用动脑子!就好像为了这场演出他排练了一辈子,而频繁地出演这个角色也使得他每一次表演都更传神
情绪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
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
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
往的经历教会我们在相似情境下不经大脑就能自动做出反应,可以说,就像实验里的狗一样,我们无法避免这种反应
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?
责怪是人处在'儿童自我状态’里做的事情,好像你最喜欢待在那个状态里。但一个处在'成人自我状态'的人,可能会有怎样恰当的做法呢
如果你为自己负责,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。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,更重要的是,有力量改变你自己
# 第十三章
他渐渐获得了一种能力,让他在回忆时不再谴责自己。他能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,能客观地去看,而不再感到内疚。慢慢地,他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事情会以那样的方式发生,以及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。换句话说,蛤蟆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,并从中学习领悟
所谓活得真实,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。
第一个问题是:’我是怎么看自己的?我好吗?’第二个问题是:'我是怎么看别人的?他们好吗?’ ” 沉默中,蛤蟆思忖着这两个存在主义式的问题。终于,他问:“是谁在问我? ” “是生命本身,特别是你体验到的生命。” “那'好'到底怎么定义呢? ” “'好’可以指任何一种具体的好,’不好’可以指任何一种具体的坏。”
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’自证预言'
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,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。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
我说的是一种长期重复的行为,这种行为可能持续一辈子,这类行为就被称为游戏
# 第十四章
有些人会竭尽所能地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,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
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不好的力量影响,无法掌控人生,这让他们焦虑,觉得自己不够好。
“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。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,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。他们自卫的方式,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,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。
# 第十五章
要继续成长和完善就得有目标
我好;你也好'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。
情商真正的意思是什么? ” “意思是理解你内心的情感世界,并且还能掌控它
那么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? ”蛤蟆问。 “概括而言,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,了解自己的情感。他们能管理情绪,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。但也许最重要的是,他们能控制冲动,也懂得延迟满足,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. ”
情商和理解别人有关,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,这种技能称为’共情’。但也许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,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
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,还包括独特的才能、与众不同的部分。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,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一样。这当然没错,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,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。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,协同合作。
使用 小悦记 导出 | 2023年12月2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