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读《艽野尘梦》
我征徂(cú)西,至于艽野(qiú yě).----《诗经》 艽野: 指荒远之地
在B站上关注了一位up主,某天她讲了一下《艽野尘梦》,她讲的内容令人动容,正好也是我感兴趣的书,于是下载了电子版,利用手机+kindle,断断续续的看完了.
这本书应该属于回忆录性质的,作者陈渠珍是一位民国军阀,本书是他1936年赋闲时所写.书的前半段写1910年作为清军将领(大概是个营长或者副营长)随军平叛;后半段写武昌革命爆发,军队因为组织成分复杂发生哗变,导致部分将领被杀,陈自觉没有办法控制局面,留在藏地会被杀,所以带着亲信乡党110多人取道青海回内地.因为走入了几乎没有人走过的羌塘无人区,然后进入了一个荒野求生的过程.全书是用文言文写成的,语言精炼却不失美感,有一定的阅读门槛,但是基本没有太大的障碍.个人感觉事情发生的时间跟他写作的时候相去太久,有些事情可能失真了,读的时候需要带有怀疑的态度.
西藏平叛的部分,陈写了时局/藏地风物/个人感受等.时局部分虽然可能有很多错误,但是也是一份重要的历史资料.藏地风物写的洗炼壮美,令人如临其境,如
时月黑风凄,山高夜静,怪鸟悲鸣,河水呜咽,用兵绝塞,凄侧心脾。古人乐府,尤无此苍凉悲壮也
个人感受部分写了人在战争/自然/时代面前的起伏跌宕,读来令人唏嘘感叹,如
释氏言天堂,地狱,随人心境而异 为国捐躯,魂羁异域,依同袍而不散,乘月夜以现形,为余所目睹,而亦理所必然。薪尽火传,安可以怪异目之耶
荒野求生部分大概占全书的40%,是网上讨论比较多的.看完后搜了一下评论,大部分都在讲陈跟西原的爱情或是在哀痛西原.西原确实是书里面的一抹亮色,不能理解的是很多人脑补出陈跟西原如何如何恩爱,陈后来回到内地后为了西原终身如何如何的,就有点过分了.
荒野求生部分令人感慨的是,人在绝境下为了生存做出的各种主动被动的行为,陈知道组织涣散后钱多不是好事,于是把财物分给了所有人.陈把珊瑚财物等让一个人背负,后来这个人逃走了,据说这个人后来先被自己队伍人抢劫丧了命,而且抢劫者之后又被番兵再次洗劫.路途中,食物消耗光了,猎杀活物生吃.中途很多人病死,一开始会掩埋,后来都自顾不暇,任其曝尸荒野.有人病了,被狼吃的只剩胳膊了,胳膊也会被活人争抢吃了.有人谋划杀掉同行的藏族伙伴吃掉充饥.有人为了财货袭击了给予帮助的喇嘛,导致两败俱伤,袭击者受伤被同伴遗弃.陈逃出无人区后,遇到了打听弟弟在何处的哥哥,得知弟弟在无人区病故后,哭的肝肠寸断;比起这个哥哥可能更多的情况是很多人死去了亲人也得不到消息,"可怜河边无定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".世事无常,人命在某种情况下不如草芥.
不得不说西原这位藏地姑娘.文中对她着墨不多,但其坚毅的性格跃然纸上.她某次在陈腹背受敌时救了陈,为陈犯险逃生做试探;她跟随陈荒野求生,舍弃了她的故土跟亲人,她此时不足二十岁;她在荒野求生的路上,处处照顾陈,让出好的骡马给陈,给陈背负东西,给陈洗脚减轻脚伤,让出食物给陈,为了保证陈跟自己多分食物多次主动狩猎,无时无刻不在鼓励陈甚至让陈自叹不如,西原:
时已季春,天气渐暖,死亡虽众,我辈犹存,是天终不我绝也。况三月程途,已行五月之久。所未达者,亦一篑耳。倘能贾此余勇,奚难到达彼岸。吾人生死,有命在焉。何自馁如是
西原跟陈九死一生到达西安后,西原不幸染上天花,临终遗言也让人特别感动
万里从君,相期终始,不图病人膏肓,中道永诀。然君幸获济,我死亦瞑目矣。今家书旦晚可至,愿君归途珍重
我比较同意那边推荐这本书的up主的观点,陈在写作时应该有对西原的愧疚/克制/ 不好意思,所以着墨不多.以致最后写
述至此,肝肠寸断矣。余书亦从此辍笔矣
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荡气回肠的书,推荐.